当前位置:
首页
/
/
甲子光年|“MEMS芯片第一股”在苏州16年的进击之路

甲子光年|“MEMS芯片第一股”在苏州16年的进击之路

  • 发布时间:2023-09-04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甲子光年|“MEMS芯片第一股”在苏州16年的进击之路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9-04
  • 访问量:0
详情

8月29日,有“中国MEMS第一股”之称的敏芯股份发布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8%。其中,2023年二季度营收为9012.63万元,已接近历史单季营收高点,并高于2022年全年单季。

 

这样的一份成绩单,是敏芯股份对外的一个有力交代。毕竟,全球消费电子近年来出货不畅,再叠加半导体行业低迷的行情,外界一直期待这位MEMS老兵能够重整旗鼓。

 

年中报显示,公司在现有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各环节都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

 

同时能够自主设计为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信号转化、处理或驱动功能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实现了MEMS传感器全生产环节国产化。

 

过往的几年,敏芯股份押注消费电子,但是今年全球智能手机需求下滑明显,出货量连续下滑。根据 Canalys 的数据显示,今年第1季度同比下滑12%,第2季度同比下降11%。

 

在此背景下,以MEMS声学传感器发家的敏芯,需要逐步扩展到MEMS压力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等多品类,不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紧抓汽车、工业级传感器等领域的发展契机。

 

这是敏芯股份第16年的进击之路,也是属于“中国MEMS第一股”的突围。

 

8月下旬,「甲子苏州」对话了敏芯股份创始人李刚。研发出身的他,身上自带专注的劲。从1997年进入北京大学开始接触MEMS,到10年后在苏州成立敏芯,再到13年后把公司带到上市,李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个产业机会,一辈子也做不完”。

 

“纵向来看,一条产品线,一种制造工艺,这种工艺有不断升级的空间;

 

横向来看,国内市场大,应用层次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从消费电子向高端车载、工业去扩展,就要花很长时间,这里面也可以用MEMS来不断进行颠覆。”李刚说道。

 

2007年李刚以“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的身份背包来到苏州,见证了中国MEMS行业从无到有到内卷的全过程。

 

今年,敏芯股份在苏州换了新的大楼,旗下全资子公司灵科传感也搬迁至拥有10000平米的车间和2000平米的超净间的全新厂房。

 

站在当下,敏芯股份创始人李刚告诉「甲子苏州」:今年的目标,是把MEMS惯性传感器的质量做到更高水平,打造在手机领域新的增长极。

 

 

1.“这个产业机会,一辈子也做不完”

 

1990年初,还在读高中的李刚,翻到物理书上有一张科普的插页,上面介绍道“国民经济的60%与微电子技术相关”。

 

这句话,在李刚的内心种下了种子。

 

考大学的时候,李刚开始一门心思找微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1997年,李刚如愿进入北京大学。恰逢当时北大的MEMS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李刚开始进入MEMS领域。

 

对外,李刚时常会将MEMS做这样通俗的解释:

 

“MEMS是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简称,来源于半导体产业,把人来作为类比的话,整个半导体产业就是人的脑袋。这么多年,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就是不断地把脑细胞做小,把集成度或者脑密度做得更高。MEM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功能,在脑子之上形成交互,使其更加的‘耳清目明’,所以MEMS相当于能感知物理世界的五官。”

 

事实上,MEMS工艺本质上是一种微制造技术,基于MEMS技术制造的芯片有着低功耗、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特征。

 

MEMS芯片作为连接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最前端的芯片,有着“比模拟芯片更模拟的芯片”之称。

 

在5G乃至未来更快传输速度和更大承载量的数据网络支持下,万物互联具备了发展的基础,MEMS传感器和执行器担负着数据世界中近乎于人的感官和神经末梢的功能。

 

从大学到博士,李刚一直沿着MEMS脉络进行:曾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MEMS专业硕士和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2007年,李刚以“工业园区首批领军人才”的身份,来到苏州成立敏芯。据李刚回忆:“当时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届领军人才给的条件,在全国都能称得上是最好。”也正因为这笔梦想启动资金,让敏芯得以在苏州诞生、扎根。

 

直到现在,敏芯的大楼里都放着一张珍贵的照片:李刚与另外两个合伙人胡维、梅嘉欣的合影,衣着简单、眼里有光,而他们的身旁,则是当时很重要的MEMS麦克风工程样品。

 

在那个年代,MEMS传感器是被少数几个国际“玩家”垄断的产品。市场上并没有太多人懂MEMS为何物,甚至于投资机构都觉得这非常陌生又新鲜。

 

一方面是庞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几乎空白的市场,要求李刚和团队从零开始突破。

 

起初的几年,敏芯一边在行业内挨家上门推介研发理念,一边靠设计芯片维持生存。

 

“当然,MEMS本身就是慢节奏的一个开发过程,它是一种生态的研发,并不是加班就能搞定问题,需要供应链上做一个很好的支撑,所以在苏州也能有这样一个环境。”李刚补充道。

 

2008年,敏芯研发团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帮助,在其研发平台上生产出第一批MEMS声学传感器芯片;

 

2010年,敏芯通过“MEMS工艺导入”和华润合作参与国家“02专项”,促成了大陆第一家MEMS生产能力晶圆线的建立。

 

李刚告诉「甲子苏州」:“直到2012年,硅麦才在国内开始逐渐有市场需求,而在此之前,市场上普遍用的都是传统的传感器。”

 

从2007年到2012年,在最初的5年时间里,李刚带着敏芯团队硬是在苏州蹚出了一条MEMS全产业链国产化的道路,这也是李刚认为敏芯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突破之一。

 

在李刚看来,技术本身需要跟着供应链走,但供应链搞不定的话,技术也很难迭代。在这其中,苏州以及纳米产业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如果那一年没有领军人才的帮助,也没有元禾控股投资的话,那我们就没法起步;第二个,如果没有纳米所、没有很好的研发平台、中试平台,则可能没办法很快实现量产;到了后来,敏芯的资金链出现困难的时候,也是苏州的科贷通,给了我们周转。”李刚回忆。

 

挺过了创业最初的“暴风期”,2016年,敏芯的硅麦产品线扩产,累计出货量突破1亿颗;两年后的2018年,硅麦产品线扩产,累计出货量突破5亿颗,全球排名第四;2020年,达成累计出货量达10亿颗的里程碑。

 

也是在那一年,敏芯在科创板上市,被誉为“中国MEMS第一股”。

 

直至目前,华为、传音、小米、三星、OPPO、联想、索尼、九安医疗、乐心医疗等品牌都用上了敏芯股份MEMS传感器产品。

 

在李刚看来,只要是需要感知的领域,都需要传感器。“光做消费类就做了很久,再之后往高端车载以及工业去扩展,又需要很长时间,再加上比如室温超导这些创新性的机会,可以说,这个产业机会能够一辈子做下去。”

 

 

2.路线上做加法,技术上做垂直化

 

根据Yole的统计和预测,全球MEMS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22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9.00%。

 

面对这样的市场空间,李刚认为,一定要做技术平台型公司。只有多投入,多投入之后会有乘法效应,而技术走到最后,则是一种复用的关系。

 

由此,公司制定了成为“行业领先的MEMS芯片平台型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芯片上游溯源,选择下游器件和模组市场容量或潜力较大的MEMS芯片种类进行研发,自芯片端确定研发方向,再根据下游应用场景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在封装和测试端进行后段研发。

 

在李刚看来,MEMS的黄金定律不是摩尔定律,而是“一条产品线,一种制造工艺”。“比如我们做硅麦,就相当于做人的耳朵,因为它跑电学,并不能无限制地去缩减。如果转换为做眼睛,工艺又不一样。”

 

毕竟,声学传感器不同于其它零部件,它一旦失效,用户是零容忍的,所以用户对产品品质要求非常高。

 

也正因为如此,质量标准问题,被李刚认为是这行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前面闯过了技术关、供应链关,再到量产关、销售关,最后要闯的一关,就是质量问题。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想把惯性传感器的质量做好,打造在手机领域的新增长极。”李刚说道。

 

据敏芯股份的半年报,公司将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主导(例如手机、电脑、耳机、手表等便携设备、电子烟、VR 设备、 智能家居等),积极布局并开拓汽车、工业控制和医疗等下游市场。

 

公司的产品包括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感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微流控执行器、光学传感器等器件级产品,并针对下游市场需求,在丰富传感器产品类型的同时,还将提供包括车用、工业控制领域各类压力模组、惯导模组、激光雷达模组等系统级产品,并尝试参与智慧城市中物联网相关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消费电子领域,是敏芯股份MEMS传感器产品的基本盘;而汽车、工业级传感器等领域的发展契机,则是敏芯股份正在极速扩展的第二增长曲线,这也是属于敏芯的突围之路。

 

毕竟,汽车半导体产品进入车企供应链需要经过系列安全性认证,认证周期一般至少2年,行业存在着比较高的壁垒,同时车企要考虑到产品的稳定性和验证测试成本,一般不会随意更换供应商,因此厂商进入供应链后往往才能获得较长期稳定的订单。

 

横向来看,敏芯股份正尝试在路线上做加法,纵向来看,是技术的垂直化,是遵循“一条产品线、一种制造工艺”的黄金定律。

 

对李刚创立的敏芯股份来说,这是上市第三年的一场突围,半年报的成绩,给了市场一点信心,但还需要发力第二增长曲线,以此上升到新的台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我们

全国销售热线: 0512-62386288
联系我们
  • 手机网站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29866号-3